“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在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同代表委員交流最多的話題之一。
截至目前,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780個縣宣布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戰打響7年來,我國貧困人口減少9000多萬,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模。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有這些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完全有信心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另有一個身份——扎魯特旗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8年,他牽頭成立合作社,把牧民組織起來,形成“種、養、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與傳統粗放散養模式比,牧民每養一頭牛,利潤增加約2400元。如今,東薩拉嘎查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整體脫貧。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來到四川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在好醫生集團帶動下,2019年火燈村170戶彝族老鄉發展起了中藥附子種植,戶均收入6000多元。
“在‘精準脫貧’理念首倡之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昔日貧困村已成為今天的小康村。”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一級巡視員李云才說,近年來,我國減貧成效世人矚目,這是在精準設計、精準規劃、精準施策中實現的精準脫貧。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認為,我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各種扶貧方式卓有成效,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方式,在改變鄉村產業發展理念、農產品營銷方式、鄉村產業組織形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會代表委員認為,脫貧攻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西部7個省份尚有52個貧困縣。全國有12.8萬個貧困村,到去年底還有2707個沒有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如何啃下這些硬骨頭?
李云才委員調研發現,扶貧對象有“五怕”——怕政策變、怕扶貧工作隊走、怕產品賣不掉、怕收入無保障、怕生病。這折射出脫貧攻堅挑戰依然很大,要讓高強度扶貧持續有效,須要標本兼治防止貧困反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些貧困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要鼓勵這部分農戶利用互聯網平臺、社交手段等,展開特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全覆蓋。
“推進脫貧攻堅還要扶志扶智并舉。”耿福能代表說,要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主動性。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制約脫貧的關鍵短板。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調研發現,約四成農村貧困人群是因病致貧。徐冠巨代表建議,要進一步改善鄉村醫療衛生條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代表委員表示,要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之本,也是鄉村振興之本。張近東代表建議,進一步統籌資源,實現政府、電商、農戶、院校多方聯動,推動返鄉年輕人成為創富主體,帶動形成以共同富裕為目標、以行政村為具體單位、以線上線下融合為主要銷售手段的鄉村生產基地。
李云才委員認為,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要在發展規劃、扶持政策、產業導向、鄉村整治、基層組織等方面緊密銜接。以精準扶貧的成果為基礎,實現新的發展跨越,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鄉村振興,謹防目標不清、方向不明、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與其在大城市當小鳥,不如回家當雄鷹,鄉村振興對返鄉青年是好機會。”吳云波代表建議地方政府要抓緊出臺政策,給青年提供干事創業平臺,讓他們在農村發展有成就感,從而更加愿意回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