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給物,不如給項目。產業是發展的重要根基,是脫貧的主要依托。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在于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的核心又在于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是其他扶貧措施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我們要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長效之舉,通過產業、就業、金融聯動,確保獲得持久穩定收益,不斷增強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應該說,就我市而言,推進脫貧攻堅期產業扶貧,面臨不少難得機遇。我市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放大,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注重城鄉統籌、擁江聯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高位推進品質城區、新型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所有這些都為產業扶貧提供了強勁的拉動力。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需要科學設計論證。確定產業扶貧項目,不能憑經驗盲目決策、憑直覺倉促決策、憑印象片面決策,更要防止倉猝上馬、盲目推進、不計成本投入,頭年一哄而上,來年一拍兩散,最終政府虧了錢,農民傷了心。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科學設計項目,推進“一村一品”,積極發展適宜我市的蔬菜、苗木花卉、中藥材、竹制品等特色產業,鼓勵和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林業、水產、畜牧養殖業和加工業,努力培育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需要精準聚焦到戶。產業發展通常需要較大的投入,投資周期長,對管理水平要求較高,而且產業項目往往針對具有一定規模化發展的對象,一般建檔立卡貧困戶無能力負擔,扶持到戶的幾率較小。這就需要我們一定要緊盯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大政府支持,加強社會動員,調動貧困人口積極性,凝聚合力,加快推動產業發展,切實將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穩定受益作為產業幫扶邊界,防止在實施中變形走樣,影響產業扶貧成效。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需要堅持市場導向。產業經營是市場行為,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在產業扶貧過程中,如果政府一味大包大攬,過度干預市場行為,會導致運行機制不活,資源配置錯位,經濟效益低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經營決策權,依據市場需求確定發展思路,確保產業發展效益精準,扶貧對象持續受益。在產業扶貧實踐中,政府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在構建產業鏈、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各種信息服務、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等方面多下些功夫,積極做好服務工作。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需要堅持保護生態。確立產業扶貧項目需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先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兼顧。同時,要科學布局農林產業,充分考慮生物的多樣性和互補性,防止品種過于單一化和布局大面積連片化,避免病蟲害集中爆發、化肥農藥大面積環境污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造成生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