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再次強調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保障糧食安全,河南肩負重任。5月26日,河南省大規模機收會戰在西平縣二郎鎮高標準農田拉開帷幕。
田野里熱浪襲人,一臺臺“大塊頭”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秸稈打捆機緊隨其后,將收割機“吐出”的秸稈,捆成方方正正的秸稈塊,排在隊尾的免耕播種機將玉米種子有條不紊地撒在地里。機器轟鳴伴隨風吹麥浪發出的沙沙聲,仿佛一首動聽的田野交響曲。
不一會兒,收割機滿載著小麥停在田頭,在此等候的村民們連忙把拖拉機小心翼翼地停在收割機糧倉下,等糧倉打開后,金燦燦的麥粒就順著出糧口傾瀉而出。
過去麥收,農民揮鐮割麥,“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機械化收割已成為常態。據了解,今年“三夏”期間,河南省累計組織投入農機410萬臺以上、聯合收割機18萬臺以上,保證農機的投入總量。
針對今年“三夏”期間疫情可能影響人員和車輛流動問題,河南省提前進行了謀劃安排。“今年,我們將加強機手培訓和農機具檢修,根據農機數量、收獲進度,及時發布作業信息,引導農機合理流動,確保麥田熟一塊收一塊。”河南省農機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支持全省小麥機收作業,河南省收割機加油每升降價0.1元,“三夏”期間保障柴油充足供應。此外,全省7000多家農機合作社通過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農機服務,提高機收組織化程度和作業效率。
在疫情影響和自然災害多發的情況下,河南夏糧依然有望再奪豐收。“俺種了近200畝小麥,今年天有點旱,虧得俺的小麥品種好、澆水及時,還有政府統一飛防,現在看收成還不錯!”在西平縣二郎鎮機收會戰現場,來看“熱鬧”的村民張四新笑著說。
河南小麥連年豐收增產,特別是夏糧,從2002年到2019年,總產由300多億斤增加到740多億斤,單產由300多公斤增加到430多公斤,秘訣何在?
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這樣總結:“一靠政策,托市收購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還有農機、地力補貼減少了農民的生產成本;二靠科技,新品種新技術的加快應用增強了科技支撐能力,耕種收普遍機械化,社會化服務實現全覆蓋;三靠投入,河南已建設高標準農田6320萬畝,提升抗災減災能力,今年我省又投入101億元,再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660萬畝;四靠管理,一手抓過程管理,指導農民落實關鍵技術提高產量,一手抓應急管理,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病蟲危害,降低損失。”